不吹不黑,日本和韩国看了实名羡慕!他们要有我们的航空工业“四大金刚”,也不至于受西方大国牵制,号称研发飞机但更像是买数据买设备的组装。
别看一些国家研制什么飞机,其实它们的航空研制和设备体系压根没有或者不*,主要靠美国支持,甚至购买美国的原始数据。比如某亚洲小国战斗机,气动外形和美国合作伙伴不能说不相似。
所以,看*飞机的研发能力不要只看成品,去看它们的航空研制体系*程度,能支撑何种研发规模和难度。这样才能得出这架飞机背后的话语权和实际掌握者是谁,这往往关系到是否受制于人。
我国在飞机,包括大飞机、战斗机研发领域近些年的大爆发,都源自我们在航空基础领域艰苦、长远、科学的建设发展。
我国航空研发体系四大金刚:
航空发动机空中试车台(轰-6试车台已退役、第二代伊尔-76试车台、运-20大飞机航发试车台);
机载雷达空中试车平台(涵盖从三代机到四代机,特种机、预警机)。
航空发动机地面高空试车台(模拟高空环境)(位于四川绵阳、成都、江油);
**大风洞群(低速、高速、超音速、小型、大型,民航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CFTE(位于陕西阎良)
它主要使用空中试飞机(平台),测试包含雷达、发动机、航电、机体、飞控等一系列任务,是负责组织试验和试飞的*航空科研机构。
中国试飞中心航空救生研究所:
其实,在航空救生领域也是体现航空大国的重要一环。我们已经建成亚洲*的火箭撬滑轨试验场,长3132米(预计扩建到6132米长),在滑撬重4吨时运行速度1.2马赫。由中国航宇公司在襄北平原建造,投资6700万元,经10年建设于1997年12月正式建成。主轨相对于基准线、副轨相对于主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允许偏差分别为±0.18和±0.20毫米,优于美国霍洛曼滑轨*优段±0.32和±0.29毫米的精度,轨道精度**。
中国火箭滑橇轨试验场
为歼-10装备的HTY-5弹射座椅在火箭滑橇轨试验场试验
别小看弹射座椅,很多国家能设计战机,但弹射座椅却要购买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产品,因为他们缺少庞大且系统的航空救生研发体系。我国战机、轰炸机都配有*的弹射系统。第三代弹射座椅除了装备在歼-10的HTY-5,还有在俄罗斯K-36基础上研制的HTY-8弹射座椅,已于2007年底定型。
歼教-6弹射座椅试验
一机多用试飞平台:航发、雷达、机载电光
近日出现了一架隶属于试飞院的运-8平台。其雷达罩是之前特种机试验雷达罩,下面还有多边形的光电测试平台,目测应该是为隐身战斗机。同时它还承担新型涡桨AEP400发动机的试飞平台。
*代小涵道比军用涡轮喷气航发空中试车平台
由轰-6改造的试车台,目前已经退役。1976年12月,*用于科研试飞,曾先后承担WP7系列、WP13系列、WP14等6种机型13个课题,共计10多种航空发动机及导弹用发动机的试飞验证。荣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
伊尔-76航发空中试车台
注册编号76456号的飞行试验台,是由伊尔-76改装而来。
实际上只有三台发动机(左翼靠机身吊挂的短舱,就是航发试验台),飞起来左右推力肯定是不平衡的,为了能够让这飞机顺利起飞,我国的试飞人员后来也采用了一些不常见的起飞方式:要么是只用外侧的两台发动机起飞,要么是借着侧风,在正好的时候用三发起飞。
它前期,主要是小涵道比的军用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后续还承担大涵道航发试飞。
这架试飞平台,早期和后期注册号:76456号,后续使用:760
安装一具WS-20大涵道比航发,俗称“大酒桶”。注册号760的伊尔-76,后续又承担起WS-20的试飞。
早期垂尾是试飞院logo,后续喷涂为中航工业Logo,主翼两头已经取消翼尖吊舱,可以看到大酒桶WS-20
试飞院共有两架伊尔-76平台,完成预警机和航发试飞
借用预警机试飞平台,充当大涵道比航发空中试车台。762号还保留有空中加油管,原本是预警机试飞平台,在完成任务后拆除盘子,承担起航发试飞任务,主要是WS-18的试飞(仿俄D30-KP-2发动机)。
全新运-20航发试飞平台
主要为CJ-1000A商用发动机试飞平台,当然也能承担其它大涵道比航发试飞任务。
机载雷达空中试车平台
762号伊尔-76试飞平台,在完成雷达、WS-18任务之后,重新恢复大圆盘,作为试飞院的重要展品。
早期涂装的762试飞平台
下面这架属于CETC的伊尔-76应该是雷达电磁兼容试飞平台。
外贸型ZDK-03预警机试验机,也以运-8为载体。
JZY-01预警机验证机。
作为歼击机火控雷达试飞平台的079号运-8,可以看出这是歼-11B的雷达。
079早期,还作为高新机的雷达试飞平台。
728号运-8F也是高新机雷达试飞平台,试飞包括襟翼雷达。
1471型PD雷达试飞平台,载机为中国联航的AH-24(安-24),注意机头俄文不是运-7。
由国航的图-204转隶给中国试飞院,改装为歼-20雷达试飞平台。
航空发动机地面高空试车台
*代试车台(已退役):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着手进行航空涡轮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设备的建设。1965年,我国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SB101高空台)选定在四川西部的秦岭山区建设。老一辈高空台建设者不畏困难,一切从零开始,历经30年艰苦卓绝的建设,SB101高空台于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设备规模在*上是继美、俄、英、法后居第五位,在亚洲目前是*位,被称为“亚洲*台”。并在1995年获得“*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我国SB101高空台压气机系统,作为试车台重要的伺服系统
规模更大,更*的第二代航发高空试车台
壮观的一航动力所大型发动机试车台
**大风洞群
位于川西山区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基地,拥有亚洲*大风洞群。先后建成以低速风洞和跨声速风洞为代表的52座风洞设备和专用设施,构成了亚洲*大的风洞群,拥有8座“*”风洞设备;建成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10万亿次的计算机系统,形成大、中、小配套,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齐备,低速、高速、*速衔接的设备群,能够进行从低速到24倍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覆盖气动力、气动热、气动物理、气动光学等领域的空气动力试验。
基地科研试验能力大幅跃升,为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从“歼-10”、“枭龙”战机和“神舟”系列飞船,到磁悬浮、“和谐号”高速列车;从高达300多米的东方明珠塔,到横跨30多公里海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都在这里进行过风洞试验。至今,基地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奖44项。
利用NF-3全机低速风洞对“运-8”模型进行吹风试验
中国某主力高速风洞中
大飞机风洞
在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用于为空中客车和波音公司新机型试验的*大风洞也不过5米(16.4英尺)。但中国却拥有4座8米或以上的风洞(FL-19风洞为9x7米)、4-5.5米的也有5座之多。而且在风洞类型上也不再是简单的连续式,而是更加细分为常规回流、直流下吹、立式、结冰、声学、大型低速、低温连续、回流增压等非常多的工作类型,可以满足我国在研制大飞机时所需的任何试验需求。
超声速风洞
JF-22*速风洞堪称“*上*为*”的*速风洞,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介绍:JF-22吹出来的流场直径可达2.5米,相比之下,国外一般*大也就只有1.5米。越大的直径,就能放下越大的飞行器,得到的数据也就越可靠。而且其总温高、总压高、性能高的优势,在全*也是无可匹敌的。
JF-22*速风洞的简称,可以满足我国天地往返飞行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的*探索,解决*速飞行技术的试验研究问题。
返回顶部